报告题目:“二十一世纪仿生学研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报告时间:2010年11月5日(周五)上午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第二报告厅
报告人:杜家纬
杜家纬:研究员,亚太地区国际化学生态学家学会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81-1983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进修,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化学生态实验室研究员和瑞典隆德大学动物生态系客座研究员,1986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客座教授。
1985-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化学生态实验室主任,研究员。2000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化学生态实验室主任, 研究员。
长期从事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生态遗传学及害虫防治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昆虫性信息素多元组分化学结构的翻译和复制中发展了单个雌蛾性信息素的超微量分析方法和技术, 剖析了三化螟,二化螟,杨树透翅蛾等十多种农林害虫性信息素多元组分化学结构。在昆虫信息素遗传生态学研究中,和瑞典科学家合作提出了昆虫信息素化学通讯系统进化中的瓶颈效应。
近十年来, 致力于昆虫性信息素“仿生”诱芯和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技术研究,已在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病毒及化学不育剂联合使用新技术的理论可行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棉铃虫雄蛾的行为研究,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了雄蛾味刷的2个行为生物学功能,从中发现了新型的强烈雄蛾定向抑制剂和雌蛾求偶干扰剂。此外,并在亚致死剂量农药对昆虫行为影响、交配因子、信息素增效剂、寄主植物气味对昆虫定向行为的影响等研究方面进入了国际前沿领域。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SCI) “Nature”,“J. Chem. Ecol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上发表论文近40篇。发明专利3项,撰写著作2部——《昆虫信息素及其应用》、《仿生梦幻》。自1979年以来主持国家攻关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
欢迎全校有兴趣的师生参加!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