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举办的“农村改革40年:乡村振兴与农民发展”暨第三届中国农民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等出席。校长应义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金佩华主持开幕式,论坛由副校长沈月琴主持。

尹成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和庞杂的系统工程,应大力发挥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对乡村振兴的智库作用,特别是农林类高校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领导带头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邵清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三农”学者要到乡村中去,到农民群众中去,到乡村干部中去,植耕于田野中研究;要抓住当前新型智库建设的契机,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强化制度创新,使人文社会科学真正地、脚踏实地为现实服务,特别是要服务好乡村振兴事业。他希望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能够进一步找准方向、培育特色,对标一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决策服务,为育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应义斌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积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统一,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在资政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为主体申报的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获批为浙江省首批新型智库。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

论坛分两个阶段,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国务院参事何秀荣教授、浙江大学黄祖辉教授、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兴泉分别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兴旺、改革40年的农村反贫困与后脱贫战略、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与治理的融合、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发展与变迁、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等主题作报告;24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产业发展论坛、改革与乡村治理论坛、乡村振兴之农民发展等三个主题,分享了各自在深化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学术成果。


本次论坛是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是浙江农林大学60周年校庆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15个单位5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促进了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兄弟院校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联系,对于促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 汪明进 王敬培/文 半岛(中国)官方中心 郭碧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