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浙江省科技厅和林业厅联合组织对由我校主持的“香榧、山核桃、杨梅等特色经济林木遗传改良与示范” 省重大招标项目进行验收和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听取项目汇报并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质疑,经过有关专家的认真答辩,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香榧、山核桃、杨梅属南方山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是近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栽培树种。我校有关研究人员一直以来致力于这三种经济树种的研究,因此本项目的验收鉴定也是对我校长期相关研究的系统总结。
在山核桃研究中,克隆到LFY同源基因cDNA序列,获得花芽生长前后特异表达的差异片段60多条。在项目实施期间,5000亩试验示范林3年累计增产938.8吨,直接效益3755.1万元。项目成果推广培训 1.2万人次,发放资料2.5万份,辐射8万人次;项目实施期间,增收2.4亿元,效益显著。
在特色榧研究中,采用了双层塑膜拱棚的增温催芽技术,使榧树种子发芽率由48.32%提高到80.74%;研究出榧树周年嫁接的方法和配套技术,使榧树嫁接成活率由85.71%提高到95.70%。该项目实施以来,示范70公顷,推广1300余公顷,累计产生经济效益8220万元,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在杨梅研究中,收集优株资源64个,建立种质资源圃和无性系测定林,选出省级认定的良种5个,制定了浙江省《无公害杨梅》地方标准。该项目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培训林农2.4万余人,发放资料4万余份。项目成果在南方主要杨梅产区推广应用,2001-2005年已在项目实施县市累计新增产值2.1亿元,带动4.61万林农致富。
以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为组长的鉴定组专家评审后认为:
本项目紧紧围绕影响其产业发展的品种良种化、高效生态栽培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意义重大;项目组所通过对不同分布地域的香榧、山核桃、杨梅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优良单株497个,建立种质资源库20公顷;通过研究种内的形态和遗传变异规律,制订了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选出并通过省级认定新品种11个,并开展了山核桃种间杂交、杨梅种内杂交育种工作;开展山核桃树体控制与提早开花技术、杨梅大砧嫁接技术、香榧促成栽培技术研究,使其提早开花结实;开展了榧种子催芽技术和香榧周年嫁接新技术、杨梅大砧嫁接技术、山核桃异砧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山核桃、香榧、杨梅等树种苗木快繁基地,年繁殖良种苗木达到60万株以上;开展了山核桃种间与种内DNA多样性研究、山核桃成花相关的基因克隆研究、香榧、杨梅杂交育种和遗传图谱构建等,为该类树种的遗传改良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项目还申请了榧种子催芽技术和香榧周年嫁接新技术2项国家发明专利;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在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省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1300余公顷,实施期间新增产值5.33亿元。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结论可靠,效益十分显著,研究成果总体水平处于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尹伟伦院士查看材料 交流意见
(半岛(中国)官方中心/ 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