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5日,校党委宣传部、科技处牵头组织由我校有关学科专家、省农科院专家、《钱江晚报》以及临安当地媒体记者、教师学生和读者代表共25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青田省科技特派员谢云老师的科技服务点,实地考察学习她开展科技扶贫的情况,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合作社成员、当地农民进行了交流,深刻地体验了谢云开展科技服务的艰辛。
在当地,考察团一行顶着烈日,沿着陡峭的小路爬了2个多小时的山,实地考察了谢云建立的茅山生态合作社和水果基地,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考察团的专家们还就基地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利用各自的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帮助谢云和农民们出谋划策。
一位姓陈的大爷说,像谢云这样的科技人员才是农村最需要的:“以前我们这山上什么也不长,都荒着,大家都出去打工;谢老师来了之后,多次上门做工作,鼓励大家发展经济作物。一开始我们也不相信,但是她不仅给我们带来技术,而且经常亲自上山带领大家栽培果苗。她从不讲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致富,新农村建设就需要这样的科技人员。”
由于天实在太热,再加上很多同学从来没有登过这样难爬的山,队伍里的不少同学出现中暑症状,但是没有一个同学退缩:“谢老师天天都这样的路,我们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在青田期间,考察团还分别前往青田县委组织部、林业局、农业局,与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谢云的感人事迹。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谢云到当地开展科技服务以后,始终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知识、技术无私奉献给农民。她克服语言不通、观念不同、水土不服等多方面障碍,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服务中去,既当策划员、指导员,又当调解员、战斗员,是我们当地干部、科技人员学习的好榜样,是科技特派员的好代表。
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谢老师科技服务点的环境比大家想的还要恶劣,她为农民做的实事比大家想的还要多,当地干部群众对她的感情比大家想的还要深,谢老师不仅是科技特派员学习的榜样,也同样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学生们同时也了解到,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民对科技十分渴望。他们纷纷表示,回校以后一定奋发图强,以谢云为榜样,毕业以后也争取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云是我校园林学院老师,从2005年开始担任省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期间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当地政府、干部和农民兄弟的一致好评。目前,《中国绿色时报》、《钱江晚报》、《浙江科技报》、《农村信息报》等媒体已经先后对她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 (半岛(中国)官方中心 天衣)

